用好这 4 招,再平凡的景物也能出大片
文章来源:www.sypshy.com    文章作者:V摄影
发布时间:2022-12-06 08:10

看别人的作品,你可能会很羡慕,“为什么他们身边的风景那么美,而我身边的风景却不能再普通了!”

其实你身边的风景可能一样普通,但他们比你多了一项技能,那就是如何让普通的风景变得与众不同。

所以,今天我就亲自示范,用生动的例子来说明如何用特殊的手法和创意,拍出平凡又平凡的场景的不平凡的照片。

文中的照片都是随爬随拍的,影片质量也不算太高,但重要的是对比不同方法的效果,让我们看到如何让这些普通的场景有不一样的感受。

1. 换个角度,再换个角度!

长沙有一个著名景点:东方红广场,建于文化时代。这里矗立着毛主席的雕像,非常宏伟,来长沙一定要去看看。这里的全景如下:

如果要拍毛主席像,应该怎么拍?大部分人会选择在前面拍摄,这无可厚非,因为这是“到此一游”的最好证明。但是这个角度拍出来的照片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极易沦为 “食之无味” 的游客照.

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首先要绕着广场走一圈,观察整个广场哪里有比较独特的视角。然后我发现了这个地方:

它位于广场的右侧,上面的树木郁郁葱葱,有种星星拱月的感觉。我试了几个角度:

这个角度的问题是,画面的元素过于复杂,下面的人群,他身后的标语,不规则的树枝,都没有达到我想要达到的效果。

这个角度的画面元素简洁,但是雕塑主体被树叶遮挡,不合适,于是我往前走了几步,尝试了一个新的角度:

在这个角度,我用了较为夸张的视觉比例,重点凸显了树木的繁盛,并着力打造包围之感,凸显出雕塑的地位

上面这张照片从视觉效果上来说是比较成功的,看完能让人留下一定的印象。但是上面这张照片无论是整体构思还是构图都略显平淡,所以我换了另一个角度,拍了这样一张照片:

在这张照片中,我用了一种夸张的“渐变色”,左边是春天的颜色,右边是秋天的颜色,这样在画面的视觉效果上就有一种对立和冲突。

春天象征着生机,但也意味着跌跌撞撞;秋天象征着衰落,但也意味着即将收获;春天在前,秋天在后;到底是春天还是秋天,取决于春天和秋天。

这张照片的创意(要表达的内容)没有问题,但它的输出(要表达的实际内容)却相当失败。如果一张照片需要花大量的笔墨来说明它的想法,而不是图片本身的说明效果,必然会给人一种依恋感。

这也是很多新手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什么我的立意如此高深,可大家就是看不懂呢?其实这就是输出环节出现了问题。就像我们说话的时候,想表达A的意思,最后说出B的意思,就会说这个人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摄影也是如此。这也是我想和你分享的一点:一个好的立意,如果没有一个坚实的外壳包裹,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关于摄影构思和输出的话题,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介绍。我这里要讲的主要是摄影构图,即如何利用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去表达一个场景。在这张照片中,除了寻找树木作为前景,利用渐变色制造冲突,我还利用垂直透视来加强雕塑的“宏大”感,给人一种仰视的视角,更符合这个场景的气质。

2. 耐心等待,再耐心等待!

当人们在这个地方拍摄时,他们会显示以下拍摄规则:

前置——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这个角度拍摄;Side ——只有少数人选择从这个角度拍摄;——的背面,几乎没有人选择从这个角度拍摄。

所以我决定走在雕塑后面,看看有没有可供选择的点,它们的位置如下:

然后我拍了一张这样的照片:

这张照片的底部是一位哭泣的祖父

哭泣的孙子,右上角是一个年轻人扶着老人穿过广场,左上角是一个坐在轮椅上晒太阳的老太太。图中有阴影中的人,有阳光中的人,有从阴影到阳光,再到阴影的人。

结合我前面提到的这个广场的相关背景,这张照片有一定的政治隐喻,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我们不必过度解读。接下来我就从构图的角度着重讲一下这张照片的拍摄过程。

构图方面,这张照片使用了三分构图、延伸线构图、三角构图、前景构图等常用的构图方法,雕像位于画面的三分之二处,画面中三个人物的分布呈三角形,地面上的线条有延伸等。以人物为前景来加强画面的深度,同时说明我自己的拍摄位置等等。

为了拍这张照片,我等了十多分钟。画面左上角的老太太已经定格在画面左上角,但是画面中间的两位老爷爷和画面右上角的两个人都是随机因素,能够捕捉到这一瞬间纯属等待+运气,但是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等待,就不会有运气

这也是我想和你分享的第二点:一定要善于等待,决定性瞬间并不是因为那一个瞬间恰巧被记录下来了,而是因为我们记录了那一个时段,这个瞬间只是被从中抽离出来了而已

当然,我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构上面的场景:

由此可见,即使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角度也足以拍出有深度的照片,而在找好角度后,保持足够的耐性去等待也是十分重要的

3. 尝试使用虚像表达画面

去过爱晚亭的人大概都拍了这样的照片:

这大概是所有的人都能从这个角度拍出这种几乎一模一样的照片爱晚亭的证件照。爱晚亭总是挤满了来来往往的游客,这个地方一直都挤满了人。如果这时候我还用常规的拍摄方法,只能一张一张地得到“旅游照”。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拍了这样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中的爱情亭是一个虚像,有一种悬在空中的感觉。随着阳光和雾气的渲染,画面有一种或真或假的错觉。那么这张照片是怎么拍的呢?

爱晚亭前,有一个湖。就在岸边,有一棵树斜躺在湖面上。所以我以此为起点,拍了上面这张照片。我的思考过程如下:

人多了——想找个角度少点的——水里没人;爱亭不能展示——水——的倒影找个合适的角度;爱晚亭在屏幕下并不明显。——垂直翻转3354使爱晚亭回到屏幕顶部。

要拍摄这张照片,我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多的问题,去过爱晚亭的人都知道,从常规角度拍摄是不可能排除熙熙攘攘的人群的,所以我想到了利用爱晚亭前的湖水。

但是拍湖水真的可以把人排除在外,那么爱夜阁不会出现吗?但是

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几个角度的变化,发现在有一个角度正好可以让爱晚亭显现出来这才解决了第二个问题。

但拍摄结束后,我发现爱晚亭在画面的底部,很容易被忽略,所以我去了垂直翻转了画面,让它位于画面的右上方,让它更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

当然,我不是说用传统的视角拍爱晚亭不好,而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我用常规的拍摄方式,否则肯定是游客的照片水平,只能另辟蹊径。

这是我想和你分享的第三点:对于同一个场景,尝试使用虚像去表达,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抓住视觉落脚点和视觉延伸线

岳麓山上有个穿石坡湖,也是几乎所有游客都会去的景点。这个地方的拍摄难度看似比较小,但其实很考验拍摄水平,比如:

这是典型的旅游照。先不讨论后期等因素,从构图角度来分析吧。这张照片的缺点如下:

4.1 过于平铺直叙

大家可以看到,这张照片的整个线条就是这样的直线,缺乏波动和抖动,所以整个画面看起来比较平淡。

4.2 缺乏视觉落脚点

这张照片的第一个视觉落脚点是画面左三分之一的亭子,但是当这个视觉落脚点延伸到两端,就找不到视觉落脚点了。左边是一条近乎直线,右边的建筑不完整,给人一种憋屈的感觉,画面不够舒展。

4.3 对称感较弱

在拍摄这种镜像对称的场景时,一般来说可以通过降低拍摄角度来增强画面的对称感,让画面更加美观。

因此,当我拍摄时,我这样拍摄:

这张照片穿过增加画面的高低起伏,让画面的动态变化更加丰富,同时完善了画面中的视觉落脚地,并通过拉低拍摄角度赋予了更强的对称效果

调整后期主要用泼辣修图为画面加入了两个渐变调整:

第一个渐变调整主要应用与天空用于降低天空的亮度以显示更多细节,降低色温并为天空添加蓝色。

第二个渐变调整主要应用于水面用于增加水面的亮度,以显示更多的细节,同时降低色相值,给水面增加一些绿色。

以上四点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拍摄技巧。坦率地说,这些照片的质量不是很高,原因我在文章开头已经提到过。但是,如果你有我上面提高的投篮意识,投篮水平提高只是时间问题。让我举两个例子。

5.1 例子一

为了增加这张照片的概念深度,我用了渐变色来辅助表达,但是渐变色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被戴上非主流的帽子,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先在春天刚发新芽时拍摄一张照片,然后标注下这个位置,再在冬天树叶落尽时拍摄一张照片,最后进行两张合成.那时候你就不需要用多余的语言来解释和描述画面效果了。

示例2:

这张照片从立意上来说已经足够完美了,但是画面细节还是不到位,就是画面的暗部还是有很多干扰因素,比如车辆,行人等。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用一个三脚架,固定好机位,拍摄完这张照片之后,连续拍摄十几张甚至几十张照片,最后利用多张合成将多余的元素抹掉,还原一个更加纯净的画面。

但这些只是锦上添花。如果你已经有了前面说的拍摄意识,那么画质的进一步提升只是你愿不愿意花精力的问题,而不是你能不能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微信官方账号

麻辣修图)

服务热线